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通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网欢迎您!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经济研究 /
以思想破冰引领供销改革突围 ----通城县供销系统改革发展现状的情况调查
浏览次数:62231   发布时间:2021-10-09 文章来源:本站

以思想破冰引领供销改革突围

----通城县供销系统改革发展现状的情况调查

(通城县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杨中信)

为了进一步理摸清我县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的现状,根据市社党组部署,围绕“思想破冰,发展突围”主题,就供销社如何认识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综合改革,服务“三农”大局,加快社有企业发展,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供销社摆进去”,更好地研究解决其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规划出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县社党组对全县供销系统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汇报。现就这次调研情况,作一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建议。

一、我县供销社系统的基本状况

1、机关定编情况:县社机关属参公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人事股、财务股、经济发展股、综治办等股室。机关在册人数50人,其中:在职干部职工17人,离退休33人。另有2019年三支一扶人员3人,公益岗位4人;纳入财政供养仅17人,自筹资金负担4人(公益岗位4人)。

2、社属二级企业有:通发资产公司、惠祥基金公司、中药材、茶叶、生活资料、农资、工业品、再生资源、汽运、利华、安平烟花爆竹(股份制)等十一家公司;有麦市、九岭、马港、石南四个基层社;全系统买断工龄的职工共计844人(其中:未退休336人,已退休508人);在册职工803人,(其中:在岗职工 91 人、下岗职工 265 人,退休职工456人);机关在职干部职工17人,离退休33人;总计:1704人。

3、社有资产情况

二级公司资产:隽水城区现有民主路、湘汉路、武长路等地旺铺门面、超市、商场、酒店、幼儿园、网吧共98处,经营面积约2.1万平方米,(其中:总面积800平米以上的大型商铺超市8个),城区有烟花爆竹、医疗药品配送中心2处,占地面积36亩;麦市、九岭、马港、石南四个基层社共有门店 48间,经营面积  2088 平方米;全系统固定资产市值4.2亿元。

全县供销社系统的现状可概括为:经营状况趋势好,但总体还未走出困境;虽有创新,但生存与发展仍面临严重的挑战。

二、我县供销社系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僵化,制约改革推向深入。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根据行政职能的需要,按照行政区划设立基层社和经营服务网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基层社在农村市场竞争中由于网点分散、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艰难生存。2004年,全县供销体制改革,大部分基层社买断,人员分流安置。全县仅剩3个基层社保留建制,县直各二级企业保留11家,在市场经济中艰难转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供销系统的综合改革,各公司负责人不愿在发展中寻找新路子、服务中探索新模式。“守着个小摊子、收点小租子、混个小日子”,导致在改革中裹足不前。

2)创新不足,制约服务手段拓展。综合改革启动了5年,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经营”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各基层供销社及社属企业在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管理措施等方面比较落后,在经营结构上过于单调、陈旧,在服务“三农”上缺乏有效的手段,人员老化,思想退化,服务弱化。

3)负担过重,制约企业减员增效。由于职工分流渠道单一,职工人数多,包袱大,特别是离退休人员比例大,负担过重,社属各个公司及基层社将其主要的经济收入都用于人员开支。2020年,全系统仅解决下岗职工“生活费”问题就支出185万元(人平600元/月*12个月*265人),缴纳职工养老保险以1180万元,全年实现经营收入1380万元,收支基本保持平衡。

4)职能不强,基层组织管理乏力。

全县现有村级服务社146个、专业合作社113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5个(其中国家示范社7个、省级标杆社6个

)、“庄家医院”11个、11个乡镇建有基层供销社12个(恢复重建8个)。基层组织网络是我县供销系统服务“三农”的主要平台。但近年来,由于资金紧张,政策扶持不够,大多数基层组织无利益链接,县级供销社在人、财、物等方面管不了、管不到。处于松散管理状态,“挂块牌子、搭个架子、摆个样子”是目前供销社基层网络建设的普遍现象。

三、近年在供销社改革方面的探索

虽然我县供销社系统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近年来,仍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通城供销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通城县供销系统进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阶段。2016年4月全国总社部署综合改革试点,通城县供销社列入全省22个综合改革试点县。

通城县委、县政府及时颁发了《关于深化通城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和《通城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经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同意供销社开展合作发展基金试点工作,批准成立了“通城县惠祥基金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县政府配套资金200万元启动试点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县社调研,并主持召开了6次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供销社综合改革相关工作,同意供销社恢复监事会机构,增设监事会主任编制,并每年拨付供销社综合改革经费30万元,拉开了通城县供销系统综合改革序幕。

1、以 “三项关键改革”为起点,改革经营体制。一是推进经营体制改革。鼓励各公司发挥各自经营优势,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创办各类涉农企业、经济组织和加工销售企业,促进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二是推进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通城县通发资产投资经营管理公司”。争取县委政府支持,将供销大楼、九大门市场纳入棚户区改造项目,县政府补偿征迁款6200万元。三是推进企业体制改革。结合供销企业经营现状,合并重组部分职能丧失、业务萎缩、人才匮乏的二级企业。

2、以“四项便民服务”为抓手,创新服务功能。一是村级综合服务得到了创新。升级改造70家村级综合服务社,集“电子商务、日用百货、农资农药、农副产品收购、再生资源、金融服务、土地托管”于一体。二是生态环境服务得到了创新。创办通城县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中心,“通城供销在线回收”官方微信入网湖北“四园一网”的新媒体平台,在全县范围内搭建了线上线下回收网络,投资700万元新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了80多家回收网点。2019年底,再生物资回收中心已拥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再生资源年销售额超亿元,利润总额1000万元。三是基层助农服务得到了创新。创办了通城县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吸纳北港、石南、大坪3个乡镇社员515人,注册资金350万元,固定资产381.24万元,农机从业人员682人,农田作业能力达16.5万亩,托管土地面积达9900亩。实行水稻生产的耕、种、管、收、加、贮、销系列化服务。四是产业扶贫服务得到了创新。助力全县“五药并举”战略,以县社中药材公司为龙头,开展全方位指导服务。去年开办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班 2000 余人次。领办、创办、协办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1家,完成药材种植面积3万余亩,实现产值4212万元,利润1650万元,带动贫困户800余户。建设种苗基地3个,面积400余亩,为县内外种植户提供各类优质药材种苗2200余万株。投入700万元建成年生产能力达到8000余吨的中药材提炼加工厂,把通城中药材产品推向全国。

3、以“五项亮点工程”为主线,重塑供销形象一是 “为农服务”品牌初显成效。着力推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提升了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为农服务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产业链条。二是企业实体建设全面加强。进一步实施了“村级综合服务社提质扩面工程”。按照“四有”要求,整合社会资源,恢复重建黄龙山风景区村级基层社等一批基层服务网点,打造“农民办事不出村”的村级便民综合服务中心。三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全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互动、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加快通城供销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产业园项目实施。四是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开拓起步。 进一步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发挥实体网络优势,积极推动商品流、信息流、物流、

资金流链接整合,抢抓通城县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机遇,对接“供销e家”电商平台和省社电商公司,建设村级电商物流公司。五是自身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充分发挥存量优质资产、资本优势,推进社有企业相互参股或并购重组,依托通城供销资产管理公司打造社有资产管理平台。

四、今后发展对策与思路

(一)主动履职,争取县委政府支持,破除担当精神上的“软骨之冰”

新发展阶段,供销社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全面根治综合改革中“等、靠、要”的思想,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是深化供销社产权制度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供销社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没有县委和县政府的直接领导,没有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仅靠供销社自身孤军奋战,是难以完成的。我们有些同志,只保位置不想干事,只想揽取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遇事“免责甩锅”,没有担当等等,这一系列的表现正是阻碍综合改革推向深入的症结所在。因此,通城供销社积极主动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努力争取将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工作纳入到当地经济改革的总体规划中,完成了资产改造申报立项,为供销社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勇于创新,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破除进取精神钝化之冰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过去5年,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县供销社通过综合改革,自身企业得到了发展。但在现有的管理队伍中,还有部分人做事不积极,精神萎靡不振,缺少“越难越攻坚,越险越争先,越苦越奉献”的精神,整天牢骚满腹,无心工作,上推下卸,拈轻怕重,既得利益一点不能少,应尽之责半点不愿多,对工作拖沓延误,混日子,熬资历,等职级,遇事乐于当“评论员、裁判员”,不当“战斗员、运动员”等。要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必须以“减人、减债、减负”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基层社的重组力度。要结合当地小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调整规划,选择交通方便、购买力强的中心集镇,要合理布局基层社,采取“开放办社”的形式组建中心社。对边、小、微、亏以及早已失去为农服务功能的基层社,要尽快通过破产、重组、兼并、资产置换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整。对于基层社的债务问题,可以采取以资抵债、抵贷返租、商品偿债、破产减债、资产变现等多种形式予以解决。

(三)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破除经营思维的虚化之冰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从全县供销社系统的总体业务经营形式来看,经营业态单一,市场适应能力差。因此,我县各级经济组织要积极调整经营业态,重组经营结构。积极引进连锁、配送等新的经营业态和组织形式,重构为农服务网络新的发展格局,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开拓农村服务业,拓展为农服务功能,满足农民产前、产中、产后和生活中的各种需要。

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生产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三农”提供系列化服务等方面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对我县来说,就是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经营设施、网络、信息、市场、人才等优势的基础上,立足“一社一品”,积极创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协会等组织,并使其以高效的管理、灵活的机制、完善的服务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充分体现“民有、民管、民享”的开放办社方针,这些专业社可以由供销社控股、基层社职工和农民入股、参股等形式来共同创办,可以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灵活的方式来运作,也可进行跨地区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逐步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以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帮助各专业社也要采取多种手段拓展销售市场,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销售难问题。发挥“供销品牌”效应、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拓宽领域,全力拓展供销经营空间,破除服务方式的“自闭之冰”

要围绕我县的优势农产品,培育或引进有品牌、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以此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政府出面给予扶持政策,对供销社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贸易企业,要一视同仁,借助日益发展的基层供销超市的配送中心和分销网络,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促进农村供销经营平台的发展,从而形成现代的农产品分销网络。强化争优创先意识,重塑供销品牌。要大力争取舆论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综合反映全系统专业社和村级社建设的整体面貌,大张旗鼓地开展合格社授牌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吸引社会各界的支持,克服“自闭症状”。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政府的扶持政策。

(五)壮大实力,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破除自身建设上的“恐惧之冰”

壮大自身实力,必须抓好项目建设。但由于有些同志一听到上项目,就怕担风险;一提到投资,就怕亏本。导致新的项目上不了,现有的项目推不动。只有彻底破除自身建设上的“恐惧之冰”,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重点建设一批供销实体企业。一是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我县农产品专用仓库,如冷藏库、保鲜库、数量很少,农产品配送中心几乎是空白。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利用供销现有资产实行全面改造,制定全县统一的发展规划,重点服务大型连锁超市、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的仓储中心和配送中心。二是建设全县再生资源回收中心,把供销传统业务做大做强。三是建设中药材加工企业,已完成“湖北立好药业”项目申报立项,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四是全面启动“三位一体”试点工作,按照工作部署,搞好商业银行合作。